感謝彭前主委的贈書,跟彭前主委相識是當初我負責協助執行台灣農業高峰論壇的相關業務,彭前主委是這那次參加的前主委之一。
這幾十年的農地亂象始於89年農發條例的修正案,在農委會的版本農村的發展的部分是仿照國外由指定區域或農村外圍的擴大方式,但這種模式卻被污名成在搞人民公社,最後在壓力下,讓農舍自由興建的修正案通過,而後開啟各種農地亂象的濫觴。
彭前主委當初也因為拒絕這個立法憤而辭官,這個修正案並沒有為了國民黨保留政權,國民黨一樣慘敗。
很多農業的重大福利政策也是如此,每四年一樣調整,但都不是勝負的關鍵,而最後都越補越誇張,公糧收購政策就是如此。
這本書包含彭前主委當時農發條例修法的回憶錄以及他個人對於一些農業現象的看法。
裡面有一段讓我很有戚戚焉,我過去在學校當代理教師,有一個同事退休了,我問他接下來要幹嘛?他跟我說他要種有機蔥,由於過去我也種過蔥知道種蔥的問題在哪,有機蔥難度更高,而一個外行人要種有機蔥失敗難度更高。
我問他有機蔥種植難度很高,沒有辦法賺錢怎麼辦?他回答我有,反正他一個月有五萬的退休金,一年虧三十幾萬內他都能接受。
後來再聽到他的消息果然有機蔥失敗了,然後在種塔塔加薊,要做草藥用。
農業畢竟是一個產業,農發條例雖然名字是農發,但卻讓農業發展不起來,而發展起來的卻是其他的產業,豈不諷刺?